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学生切实掌握各种教材中有关环保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强;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整洁优美。
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l,从此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有关环境的日期还有2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戒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17日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9月14日世界清洁日、9月17日世界保护臭氧层日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造成危害的发展。
生物系统的能量和循环始终是在不断进行,虽然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经常给生态系统带来各种污染,但在一段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又能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叫食物链。
例:微生物—浮游动植物—鱼—人,就是一条食物链。
全球有80%疾病与缺乏干净的饮水和起码的卫生条件有关,未来的水将象油一样宝贵。
赤潮是指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短时间突发性繁殖,造成水中缺氧使鱼类死亡的现象。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有机物特别是氮磷的含量过高。赤潮发生时,浮游生物会出神经性毒素,严重时会使鱼类大量死亡,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
污水、废气、垃圾、噪声、光污染等,为城市常见污染。
来源:
(1)污水: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油污及有毒物质和垃圾。
(2)空气:工业尾气、汽车尾气、家庭厨房油烟、杀虫剂、新塑料制品、冰箱的氟里昂和各种垃圾、水道的气体。
(3)噪声:家庭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噪声(叫卖、鞭炮、商店音响等)
(4)光:可见光、激光、红外光、紫外光等。
(5)食品:添加剂、人造色素及农药等。
1989年12月6日我国颁布了环保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吸收地面散失的热量,但一部分热能重新传回大地,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这种类似暖房温室的效应叫温室效应。
泡沫餐具、塑料袋等因其难降解分化,且燃烧时产生毒气,填埋时会破坏土壤结构。故称为”白色污染’。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遇到水蒸气会形成含高腐蚀性的酸性沉降物。称为”酸雨”。
由于植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叫富营养化。
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害。人类活动导致臭氧层的减少,主要是冷冻剂、喷雾剂、除臭剂等会破坏大气中臭氧的浓度。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α、β、γ,等射线的现象,叫放射性。其射线可杀死生物体内的有机体,引起癌变、白血病、骨髓病等。
比重在5以上的金属称重金属。环境污染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镐、铅、铬及砷等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钻、镍、锡等。由其所造成的污染叫重金属污染。
(摘自:《青年与社会》,2007年08期)
咨询电话
029-83596059
|
手机访问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