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守护环境安全 积极支持企业复产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4月30日,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由一级级别调整为二级。5月2日,湖北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下调为二级。随着夏日脚步的临近,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3个多月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生态环境部高位部署,统筹安排,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坚守一线,共抗疫情。医疗废物收运处置、生态环境监测检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生态环保铁军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着力量。
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疫”,也是检验生态环保铁军的考场。英勇奋斗、慎终如始,生态环保铁军用自己的勤思善为、奋勇担当书写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奋力实现“两个100%”的目标——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伊始,生态环境部紧急召开部长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
各地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如何?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是否正常运转?湖北省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疗废物如何快速处理?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调度摸清各地医疗垃圾设施处理能力和运行情况,生态环保铁军立即筑起抗疫的第一道防线。
在抗疫之初,生环境部就采取“一杆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派出工作组赶赴湖北一线、与湖北省13市“一对一”视频对接落实医疗废物处理要求……
截至5月4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4.8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212.0吨/天。其中,湖北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疫情前的180.0吨/天提高到658.4吨/天,武汉市则从疫情前的50.0吨/天提高到280.1吨/天。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33.3万吨。
这些过硬的数据是每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生态环保铁军的战绩,背后闪耀着他们让人难以忘怀的抗疫英姿。
在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每日前往收治疑似病例的江北人民医院,身穿厚重防护服,穿梭在一座座医疗废物堆砌的“小山”之间,不停歇地核对处置流程、扫二维码、称重、打印标贴、拍照,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积极与自治区卫健、住建、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摸排辖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能力状况和集中处置设施运行状况。
在浙江省温州市,医疗废物运输队以“日产日清”为目标,每天行车258公里,从早6点出车到晚7点回停车场,将收集的医疗废物运送到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第一时间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从对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到环保服务,从对医疗废物及医疗污水有效收集运转到处理处置,生态环境系统紧紧围绕监管服务100%全覆盖、收运处置100%全落实,将安全处置等工作安排至县一级,全国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处理处置平稳有序。
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生态环保铁军勇当逆行者驰援湖北武汉
3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疫情最重的湖北省武汉市,时刻上演着八方支援的动人情景和患难与共的兄弟情义。来自全国各地生态环境系统的技术骨干、专家团队、志愿先锋带着专业设备、抗疫物资源源不断地奔赴武汉,勇当“最美逆行者”。
2月初,在防疫战最吃劲的关头,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急切地向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生态环境局发出一份《关于恳请提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防护物资的函》。危急时刻,全国各地的生态环保铁军向武汉伸以援手,尽己所能,以小流之力汇成江海之势,无私奉献的暖流从四面八方涌向武汉——防护服5000余件、各类口罩4万余个、手套25000双、帽子9000个……
除了抗疫物资之外,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装置也纷至沓来。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用6天时间组装完成了一台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焚烧炉,火速送往孝感;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共同牵头,分3批次运送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和医疗垃圾应急处置装置前往武汉;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陆续募集到22台医疗废物转运车、7600个医疗废物周转桶(箱)以及各类防护物资并送到了武汉医疗废物处置一线;湖南薪火传环保科技公司生产捐赠的日气化处理医疗垃圾达5吨的垃圾气化焚烧炉,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化路医疗垃圾定点处理厂投入使用;安徽广通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辆长达17米、价值298万元的“广通移动式环保处置平台”危险废弃物焚烧车奔赴武汉……
在急需医疗废物技术支持的时候,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集结了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安徽广通汽车有限公司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人员组成先锋队从南京、合肥和长沙出发,携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装备冒雪抵达武汉。
在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理能力逼近红线的时候,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闻“急”而动,紧急调配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处理系统,千里驰援武汉。
在湖北武汉监测设备、防护物资告急的紧要关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立即行动,号召全站干部职工群策群力、迎难而上,广泛动员筹集应急监测装备和防护物资,火速驰援湖北。
在需要医疗废物转运人力的时候,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志愿者突击队在50多天的时间里,负责清运一线医疗废物1822车次,共881.04吨,成为守护防疫战的最后一道屏障。
就这样,一群群平凡人的逆行,化解了武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告急的危机,助力武汉实现了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不管监测点有多远,环保人使命必达——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的“大水缸”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消杀,消毒剂的大量使用是否会对饮用水造成影响?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正是生态环境系统的工作重点。
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指导各地以定点医院、接收定点医院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集中隔离场所为重点,把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末端消毒措施落实两大环节,将粪大肠菌群和余氯作为核心指标,严格监管医疗和城镇污水处理和消毒工作。
在河北省邯郸市,环境监测中心针对重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医疗机构污水汇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质量等4方面开展了应急监测,还为定点医院、筛查医院、发热门诊配套购置120套余氯检测试纸用于开展自行监测,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确保医疗废水余氯达标。
不仅注重源头指导,也加强末端监测。生态环境部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作为重点,增加余氯、生物毒性两项疫情特征指标,优化自动监测网络的监测模式。截至5月4日,累计对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监测42127次,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这是全国各地生态环保铁军不遗余力保护好人民群众“大水缸”的生动体现。
在浙江省金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应急环境监测从大年初三就开始了。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室的同事们接到重返岗位的命令,立即赶赴所辖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应急监测。
在江苏省苏州市,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监测中心就对太湖金墅港、渔洋山饮用水水源地和污水处理厂下游地表水疫情防控特征指标余氯开展了专项监测。
在江西省万载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女战士,克服山路颠簸、交通管制等困难,赶赴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采样监测。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系统未发生医疗废物、废水处置一线从业人员和环境监管人员因工作感染的情况,这不仅需要苦干的精神,更需要过硬的技术。
疫情期间的采样不同于往常,因疫情管控封路,平时半小时的路程,如今可能要绕路一两个小时;平时穿着工作服取样,现在需要穿着全套防护服爬上爬下,操作取样设备;疫情期间增加了生物毒性和余氯等新指标,需要检测菌种、设备,也成为一次对专业技能的考验。
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的同时,生态环保铁军也以党员的形象出现在抗疫的各条防线。
在湖北省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7个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下沉一线,15名党员全部按照要求下沉到4个对口社区。
在黑龙江省,省生态环境厅60名党员干部奔赴哈尔滨市抗疫前线,承担人员排查、卡口值守、防疫宣传等具体工作,与社区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各地生态环保铁军在下沉社区期间,心系孤老、自筹经费,多次为社区送去急需的消杀物资、新鲜蔬菜;他们参与网格排查,对上千家住户挨个打电话和入户询问;他们严守在小区出入口测量体温、管控出行,守好小区的疫情关卡。
全力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落实正面清单打通绿色通道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当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缺一不可。
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的同时,生态环境部把工作精力集中于“非现场”“非一线”的工作,强化顶层设计,进行研究总结,主动服务“六稳”,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相关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落实落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以下简称正面清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深刻领会建立实施正面清单的重要意义,因地制宜补充完善清单标准条件,细化监管措施和工作要求,通过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强化执法帮扶,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在陕西省宝鸡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快由“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督”、由“强调严格执法”向“服务与执法并重”的“两个转变”,总投资1.5亿元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县城新供水厂项目,从项目受理到环评审批完成只用了4个小时。
在山东省,将减免企业现场执法检查落到实处,调整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系统,由各市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在系统中进行标记。
在江苏省仪征市,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建设12条熔喷布生产线,在提出环评审批后,地方生态环境局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环评审批手续,为企业早日投产争取到了宝贵时间,确保了抗疫急需物资的生产。
在四川省乐山市,生态环境局组建4个“送服务上门”小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率队,联合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分片包干深入到11个县(市、区)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提供“一对一”全过程咨询服务,帮助地方、企业少走弯路。
在浙江省海宁市,随着企业开复工按下“快进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聘请的“环保管家”,不仅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无偿提供生态环境咨询服务,还通过“线上答疑+线下走访”的方式,深入到企业生产和抗疫一线,并编制《复工防疫指南》,梳理汇总十方面易发多发的环境违法违规情形,供企业在防疫和生产中参考、注意和把握。
当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关键阶段,有序恢复经济平稳运行成为重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打出的一系列助力复工复产的组合拳发挥了作用。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系统已为近2600个项目提供环评、辐射安全许可应急服务保障,已有2.1万个登记表类环评审批项目享受豁免政策,对17大类44小类行业项目实行环评报告书或报告表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
生态环境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全国超过800家印刷包装生产企业作为疫情防控保障印刷企业正常生产,支持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正面清单推进方面,32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制定印发落实正面清单工作实施方案,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确定首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名单,合计5.4万家。
作者:吕望舒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0-05-08
咨询电话
029-83596059
|
手机访问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