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2024年榆林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铁腕治污,攻坚克难,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榆林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亮点一:环保铁军展现“新风采”
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市生态环境局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作为地级市唯一代表在表彰大会上介绍经验,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同时,被省委组织部、省厅嘉奖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集体三等功,还荣获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全省二等奖;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获得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综合比武、专项比武团体二等奖。
亮点二:聚焦党建引领“风向标”
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深化“三个年”活动,持续擦亮“红旗飘飘 绿盾榆林”这一党建品牌。全年累计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5次、主题党日活动15场,在全市第三届微党课大赛中一举包揽金、银奖,连续三年跻身全市前三名,充分彰显卓越风采,实现党建工作质量与效能的新跨越,同时,“红旗飘飘 绿盾榆林”被表彰为市直机关十佳“党建品牌”优秀案例。
亮点三:激发服务质量“源动力”
坚持服务保障提效、环评审批提速,对重点项目专班推进、专人负责,“一对一”服务重点项目103个,及时批复项目环评585个,涉及投资260亿,还协调推动陕煤二期、榆能横山电厂二期等14个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市局荣获全市招商引资、争资争项、优化营商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先进集体”。
亮点四:稳住执法监管“压舱石”
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依法监管、帮扶指导,互相支持、实现双赢”的理念,对405家企业分级分类赋码管理,对绿码企业无事不扰、有事速到,对黄码企业帮扶指导、及时提醒,对红码企业紧盯不放、督促整改。企业“红黄绿”分级分类监管体系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二等奖、全市一等奖,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亮点五:打好大气防治“组合拳”
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12天、同比增加15天,PM2.5年均浓度26微克、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空气质量6项指标连续五年全面达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亮点六:筑牢流域改善“防护墙”
全市18个城市和40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16个国控断面年均水质全部达标,其中7个断面优于目标要求,黄河榆林段、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6条主要河流水质达到II类,创有水质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亮点七:奏响土壤保卫“主基调”
全年完成145个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97家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监测,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119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管控,治理管控率达到40.3%,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6.2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4%。
亮点八:跑出固废治理“加速度”
全年新建成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6个,累计建成产业链示范项目22个,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达到2190万吨/年,全年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53%以上,较“十三五”末提升25个百分点。
亮点九:唱响生态强音“主旋律”
全年在中国环境报、陕西日报、榆林传媒等权威媒体上发布信息8540多篇;打造政务新媒体矩阵,新媒体发布短视频170条,阅读量超140万,官方抖音号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态环境抖音百家号矩阵”;被省生态环境厅授予2024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亮点十:助力乡村展现“新面貌”
坚持“红色旅游+干教培训+三产服务+农林产业”深度融合为主导,助力乡村产业;向全市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学习的倡议书,宣传推广“美丽乡村大讲堂”培训品牌,全市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到郝家桥村集中学习,并协调3000万中省资金,拓展绥德县农村污水管网,提高农村污水收集处置比例。
2025年榆林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真抓实干,奋力推动榆林生态环境事业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进步、再创新佳绩,为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榆林市生态环境局)
咨询电话
029-83596059
|
手机访问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