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地处黄河“几字弯”核心区的佳县,黄河西岸铺展出一幅黄绿交错的美丽画卷。“佳县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如今,生态保护让昔日的石漠化地区披上了绿装,林草覆盖率达69%。”佳县县委书记姬跃飞说。
这是陕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以来,陕西治理沙化土地172.07万亩,完成营造林535.66万亩。2023年,陕西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1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0.15%;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达95.4%,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
黄河岸边尽染“绿”
10月12日,站在位于黄河边陡峭石质山崖上的延安市宜川县老窑科作业区放眼望去,是连片的绿色。该作业区是宜川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晋陕峡谷壶口段植被修复项目的一部分。
该区域山势陡峭、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种树不易。针对这一情况,当地用砌垒石坑的方法解决“山势陡峭留不住土”的问题,用客土回填的方法解决“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的问题。
“客土回填这一方法,将造林成活率从40%至50%提升到90%以上。”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袁国荣介绍。据了解,2021年以来,宜川县生态修复面积达59.42万亩。
夏阳瀵湿地经过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近2万只珍稀鸟类来此越冬、栖息……在渭南,2021年以来,河流水质Ⅲ类及以上比例保持在100%;
南泥湾实现生态蜕变,天蓝、林绿,湿地保护率达85%,空气优良天数在330天以上……在延安,植被覆盖率达81.3%,年入黄河泥沙量减少到0.31亿吨,陆生野生动物达264种;
……
陕西持之以恒进行植被修复、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2020年以来,陕西黄河流域累计完成营造林1835.84万亩,治理沙化土地389.25万亩。
生产线上追逐“绿”
实现高质量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优先至关重要。10月11日,在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重复用水率达99.7%。这是如何做到的?
“公司项目生产用水取自富平县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该公司总工程师孟祥华介绍,“公司在生产用水上严格遵循‘清污分流’和‘一水多用’的原则,搭建了经济、科学的水平衡系统,各类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
以水润城、用水兴城。近年来,富平县创建省级节水型单位22家,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年产再生水1329万立方米,再生水全部用于企业冷却用水、市政道路洒水、绿化灌溉和生态补水。
在榆林,大海则煤矿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项目的制浆车间内,两台球磨机制成的矸石浆液被送至约5公里外的注浆钻孔,进行注入充填。
“大海则煤矿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项目有效解决了煤矸石固废处置难题,降低了处理成本,还对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保护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等起到积极作用。”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大海则煤矿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杜星说。
近年来,榆林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国华锦界电厂15万吨/年CCS等国内领先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到48%,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加快形成。
富裕生活源自“绿”
无定河自西向东横穿榆林市横山区北部,两岸万亩稻田阡陌纵横。过去,这里缺水、难耕、收成低,不少耕地撂荒。
近年来,横山区积极发展稻渔产业,不断增加水产品多元化供给。目前,无定河流域水稻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
驼燕沟村位于横山稻渔生态样板区核心地带。“全村3000多亩水田集中流转至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连片发展稻渔产业,亩均综合效益较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1500元。”驼燕沟村党支部书记乔俊宏说。
10月10日,驼燕沟村村民乔建兵一家人忙着捕捞自家稻田里成熟的河蟹。“我养殖了3000亩河蟹,年收入30多万元。”乔建兵说。
站在合阳县洽川镇申东村的半山腰举目远眺,只见现代化农业园区错落有致。“2020年,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植绿、建园、固坡,恢复了319亩旱地和园地。”合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生介绍,特色农业示范区年平均收益约为120万元,农户平均增收1.8万元。
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村里生态农业示范园有苹果园1060亩、黑枸杞园100亩、樱桃园60亩等,集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于一体。”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说,“2023年,南沟村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来源:陕西日报)
咨询电话
029-83596059
|
手机访问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