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雪山,越高原,穿峡谷,黄河汇集千万条溪涧河川,流经九省(自治区)共计5400多公里,默默哺育着中华民族。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而黄河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必须实现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协同成为这首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的响亮音符。
目标协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西仓村,一排排“柳方格”环绕在高山柳之间。在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股副股长涂胜眼中,这些“柳方格”是实现治沙与增收双赢的“功臣”。
若尔盖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是高寒生态脆弱区,全县草原沙化、湿地萎缩严重。
2017年开始,若尔盖选定“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围栏封禁管护”的治理模式。高山柳枝密叶韧作为沙障,其根系被编织成方框固定在沙地上,框内多年生草种披碱草、老芒麦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五年的治理和管护,若尔盖流动沙源的蔓延如今已被遏制。与此同时,3.6万名当地居民参与到沙化土地的治理中,采取种树、铺设牛羊粪有机肥等方式,提高治沙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收入。
黄河流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也是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多重战略定位,决定了黄河流域的发展目标需要满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于是在大河两岸,各省(自治区)按照当地实际探索发展新路。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三北”防护林、公益造林、退牧还草、黑土滩和沙化土地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正加快实施,进一步强化水源涵养功能,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全力推动国家已批复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实施,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物质基础。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吸引了众多生态文学作家前来创作,黄河故事、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的传承创新为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发展支撑。
融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不同要求于一炉,黄河流域正实现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生态平衡的“三生共赢”。
区域协同,上下游齐抓共管
今年10月,宁夏与内蒙古签署《黄河流域(宁夏—内蒙古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按照协议内容,两省份将按照1∶1比例共出资1亿元,设立黄河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并以宁夏—内蒙古段的麻黄沟国控断面水质考核情况确定补偿方式。
其中,若断面水质年均值未达到国家考核Ⅱ类水质标准,宁夏应向内蒙古补偿5000万元;若断面水质当年年均值高于Ⅱ类水质标准,内蒙古应向宁夏补偿5000万元。
宁夏—内蒙古段并非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首次尝试,在此之前豫鲁段、川甘段、甘宁段均有实践。这种上下游省份的生态补偿协议,以“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弥补各方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成本,激发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自治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势必要加强区域协同,但协同绝不仅限于经济补偿。
甘肃省与青海省签订跨界水体监测信息共享协议,建立黄河流域等重点水体水质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双方共享相关信息,定期组织开展联合监测,会商研判监测结果,为水污染防治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陕西省与河南省联合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河南段跨区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异地核查行动。对两省交界处地域定位有异议、责任主体不清晰、溯源整治工作信息填报不规范、存在遗漏问题的排污口进行了现场勘察,并对排污口的责任主体作了进一步明确。
内蒙古与上下游的宁夏、甘肃、山西等省(自治区)签订了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框架协议,明确了建立协作制度、加强研判预警、科学拦污控污、强化信息通报、实施联合监测、协同污染处置、做好纠纷调处和落实基础保障等工作。
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应急……全方面的区域协同破解了数据共享、监管时效难题,使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迸发出巨大活力。
策略协同,“水岸”“三水”统筹考虑
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唯有摸清排污口底数,从污染物源头进行整治,以水岸协同治理真正解决水污染的根源问题。
今年3月,一场涉及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5省31市的大排查在黄河流域启动。
近300名相关人员,组成了97个工作组分赴各地开展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8天时间,工作人员完成无人机航测影像解译认定的疑似排污口现场核查9051个,并新发现了2000余个排污口,合计初步认定排污口8500余个。
2021年起,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黄河流域中上游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排查,基本摸清了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排污口的底数。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以系统观念来进行协同治理,才能保证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去年6月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要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科学制定差别化的分区分类保护和治理措施,其中以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湿地保护修复作为工作重点。
山东省印发《山东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动全省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调要坚持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依法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依法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继续推动化工企业迁入合规园区,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污废水全收集、全处理,以减污降碳协同助推黄河绿色转型。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新时代伟大的母亲河必将绽放出璀璨光华。
咨询电话
029-83596059
|
手机访问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