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底色,反映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今年全国两会上,绿色发展是诸多议案和提案的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何让绿色发展与产业生态协同推进,让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乘势而上再续精彩?参加此次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表达感受和意见。
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关系
绿色发展离不开生态保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长张胜利对此深有感触:“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事关榆林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关系任重道远。”张胜利表示,目前,当务之急是系统整体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统筹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他建议,由国家层面制定出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推进治理,由地方政府统筹使用修复基金,打破企业自提自用的限制,实现“政府主导、统一规划、集中实施”,系统整体推进沉陷区综合治理。同时,将榆林列为黄河流域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市,支持榆林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按照林地和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原则,对各类地块进行规模化、成片化治理,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打造成生态环境修复的典范。
促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走上了法治轨道。黄河流域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表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重大使命,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
昝林森建议,加快推动黄河流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协调黄河流域水系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实现农村水环境系统整治;设计生态环境监测站网体系,探索建立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脆弱区动态评估体系与响应机制,循序渐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能源技术和绿色富民产业协同创新,从地区实际出发,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
昝林森还建议将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充分融入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中。流域应加快推进黄河文化资源调查认定、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以美丽生态和深厚文化振兴乡村。
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了绿色低碳发展五年来亮眼的“成绩单”。
“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说。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有序推进绿色电力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消费绿电的氛围,支持重点企业、城市、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高比例消费绿电,打造绿色电力企业、绿色电力城市、绿色电力村镇。
“开展绿电和绿证交易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洁建议,由国家出台支持建立可再生能源生产、使用、消费、反馈的良性循环市场体系,鼓励全社会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加强对“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划转等工作的管理,平稳且有序增加绿电、绿证供给量,满足社会绿色消费需求。
咨询电话
029-83596059
|
手机访问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