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就“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加快大件家用产品旧件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建立健全“碳标识” 助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能效标识法规以及执行体系,成功减缓了家用、办公产品在消耗电能和天然气方面的增长势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能效标识仅与家电使用过程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不能涵盖生产、回收过程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家电产品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标准及标识,促进环保、高效家电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市场销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此,李金波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健全“碳标识”法规。鉴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健全的碳标识制度是基础和重点。目前,我国碳标识制度运行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是生态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标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发改委印发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不管是从立法层级还是从具体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上来说,法律保障处于缺位状态,有必要进行完善。建议参考现有相关国际法规,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法”、“环境保护法”,建立中国产品“碳标识”制度。
二是建立中国家电产品碳排放评价标准。“碳标识”不仅提供绿色消费向导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将对供应链及国际贸易所产生影响,甚至可能成为贸易壁垒。建立透明、科学的家电产品碳排放评价标准是实施“碳标识”制度,实现低碳发展和规避碳壁垒的双重效果的基础。建议在现有国际标准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品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尽快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家电产品计算体系及标准。
三是建立中国家电产品“碳标识”。现有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标识只具备碳减排标签而规避其真实碳排放数值的披露,因此无法实现量化管理,消费者普遍对于此类标签缺乏认识,并没有引起如能效标签那样的消费者关注。建议借鉴现有能效标识,参考或规范性引用国际环境标志标准体系,设定不同产品的排放标准分级,标注碳排放量与标准值的百分比,逐渐筛选出需要强制性使用碳标识的产品类型,引导家电产品实现低碳化。
加快大件家用产品旧件回收体系建设 切实促进消费内循环
当前我国旧家电回收渠道中约80%来自社会回收,回收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必要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始终难以打通,消费者无法便捷的处理旧家电,制约了国内家电市场消费内循环。我国亟需建设涵盖家电、家具等家用旧产品回收的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家用旧产品回收-处置体系。为此,李金波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发挥“互联网+”作用,加快家电产品循环利用。建议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互联网+”旧产品回收体系,提升回收的效率,降低回收成本,方便用户处理和企业回收。旧产品回收后按照法规做好鉴定分拣,区分回收再利用的程度。能再次翻新利用的,进行规范化翻新后继续发挥价值;已经报废的旧产品,转运到有资质的企业处置,提升家电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达到环保高效。
二是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旧产品回收体系融入到内循环体系中。面对超过20亿台的家电保有量和未来每年2亿件的旧产品回收形势,建议国家针对旧家电回收处置体系进行制度、规范、政策、路径、目标的全方位完善,从源头为旧家电规范回收利用注入动力,促进国内家电市场消费内循环,达到促进经济、环保的双重效益。
加大新基建 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为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李金波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应用成本,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支撑。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置,它的到来,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意味着真正的物联时代的到来。通过5G的投资,将直接带来电信运营业、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5G技术能在设备物联、工业自动化控制、物流追踪、工业VR及云化机器人等应用上提供支持。建议国家继续5G应用专项政策支持,一是免除5G流量费用,降低企业5G的应用投入成本;二是支持运营商完善5G网络覆盖,帮助企业便捷接入5G网络,使企业实现5G的快速应用;三是培育一批具备5G产品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形成行业5G应用矩阵,推动新业态形成,激活产业链潜力。
二是支持制造业企业重构,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造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企业运营的价值链中,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通营销、研发、供应链、制造、品质、物流还有售后的各个环节,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利用5G新基建的特性,加快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企业在全价值链的运营效率。建议国家给予企业数字化转型、端到端服务打通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投入,实现各行各业制造业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
三是加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正迎来迅猛发展期,已经成为企业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抓手,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聚焦产业上下游,通过云端流量的增加,促进内外资源的协同共创,实现资源整合、有助于提升共创方的整体竞争力,可以期待,未来国内将形成云端供、需方完整的生态体系。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工业互联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工业互联产业生态发展,构建健康的平台供需生态体系,让生产要素更好的、自动地在云端配置,使企业、设备、生产资料都可以互联互通,实现最优配置。
四是政策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区域落地推广。在抗击疫情与复工复产中,中小型企业用云、用平台进一步活跃,通过上平台,有效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构建企业流量池,通过云服务,降低企业在信息化投入复杂度,让企业摆脱不必要的开支。对于企业来说,需求端数据的上云上平台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价值链数字化的速度与高度。建议国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实现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帮助中小企业从云上获取资源和应用服务,提升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意识和积极性。
来源:中国日报网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1-03-04
咨询电话
029-83596059
|
手机访问
微信公众号
|